「科技日报卡脖子系列报道」2018科技日报 卡脖子

体育正文 105 0

科技日报卡脖子系列报道

2018科技日报 卡脖子

科技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科学不能创新,技术才能创新

科技 创新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自主创新之路如何突破?11月21日,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科技 创新与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分享了他对这两个主题的两点看法。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刘亚东认为“科学不能创新,技术才能创新。”科学是技术的源头,在科学里面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源头。近几年,特朗普政府不断地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家忽然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卡脖子的技术制约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这些“卡脖子技术”,背后就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差距的反映。如何发展我国基础科学?刘亚东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的认识基础科学研究所独有的规律:即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它需要在适宜的学术氛围中经过自由 探索 取得——学术氛围的去功利化。这是由科学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就像牛顿发明微积分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释自己在物理学上的发现。刘亚东认为,全球化进程有逆流,有反复,但它终将势不可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这个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的 科技 经济联系也会日益的紧密,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个程度,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每个技术领域都做到世界第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对于目前中国与外国隔离的观念,刘亚东认为应该摒弃。他说:“低水平的自给自足,不应该成为选项,同样争第一的想法,也不切合中国实际。”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实现有限的目标,在局部领域里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努力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国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自主创新之路,刘亚东提出,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一个既不排斥的拿来主义,又强调以我为主的知易行难之路;它是开放的,强调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又是自主的,要体现自己的意志的创新之路。一号楼工作室出品统筹:南都记者 陈燕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吴璇 莫郅骅 陈燕 蒋臻 实习记者 蒋模婷 实习生 朱洌
科技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科学不能创新,技术才能创新

当前中国需要解决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有哪些?

光刻机 《这些“细节”让中国难望顶级光刻机项背》(科技日报4月19日) 制造芯片的光刻机,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在“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览上,中国生产的最好的光刻机,加工精度是90纳米。这相当于2004年上市的奔腾四CPU的水准。而国外已经做到了十几纳米。光刻机里有两个同步运动的工件台,一个载底片,一个载胶片。两者需始终同步,误差在2纳米以下。两个工作台由静到动,加速度跟导弹发射差不多。在工作时,相当于两架大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齐头并进一架飞机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飞机的米粒上刻字,不能刻坏了。芯片 《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科技日报4月20日)低速的光芯片和电芯片已实现国产,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赖进口。国外最先进芯片量产精度为10纳米,我国只有28纳米,差距两代。据报道,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设备、内存设备和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多个领域中,我国国产芯片占有率为0。操作系统 《丧失先机,没有自研操作系统的大国之痛》(科技日报4月23日)普通人看到中国IT业繁荣,认为技术差距不大,实则不然。3家美国公司垄断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数据显示,2017年安卓系统市场占有率达85.9%,苹果IOS为14%。其他系统仅有0.1%。这0.1%,基本也是美国的微软的Windows和黑莓。没有谷歌铺路,智能手机不会如此普及,而中国手机厂商免费利用安卓的代价,就是随时可能被“断粮”。航空发动机短舱 《居者无其屋,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短舱之困》(科技日报4月24日) 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俗称“房子”,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4左右。短舱需要将发动机包覆,减少飞行阻力;其进气道还要具有防水、除冰的能力;飞行中,要保护发动机不受干扰正常工作;在地面,需要做到方便发动机的维护和维修,一旦短舱有损,飞行中可能会引起发动机严重事故。短舱越大技术难度越高。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查阅所有公开资料,我国尚无自主研制短舱的专门机构,相关院校似乎也没有设置相关的学科。
当前中国需要解决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有哪些?

求助:急寻《科技日报》2018年4月19日的PDF版,谢谢!(卡脖子技术那一版)

dqbbh你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问题不是很大,不错的就可以了用手机
求助:急寻《科技日报》2018年4月19日的PDF版,谢谢!(卡脖子技术那一版)

目前我国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几项

35项。在科技日报整理发布过文章,截止到2022年6月27日,我国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有35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目前我国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几项

被“卡脖子”的科技可以弯道超车吗?

科技日报曾发表系列文章报道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这些被卡脖子的技术有的是急需要解决的,有的则是心腹之患。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能不能够弯道超车?对于弯道超车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的看法是这样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经过了很多次的迭代与更新,这些技术的原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只是在经验积累与迭代上落后了,而这个差距又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弥补的,因为这需要基础科研的进步以及技术经验的积累。我们拿几个问题来说吧,比如像科技日报列举的35项卡脖子技术中,例如芯片、光刻机、工业软件、医学影像设备原器件等等,这些都不是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超车的领域,对于这些高精尖的领域,国产的与这些在设计原理上并没有多少差异,主要是在“代差”方面的差异,比如像光刻机,我国生产的光刻机加工精度是90纳米,但是这只相当于21世纪初奔腾四处理器的水准,在临床医学中,过去手术室里的设备一直被飞利浦、西门子、通用电气、德尔格等外国品牌垄断,现在虽然国产的精密仪器已经开始进入到手术室中,但是在精密外科的显微镜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芯片、光刻机众所周知,CPU芯片是计算机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我们在这方面是受制于人的。虽然我们有国产的芯片,但是市场占有率太低,性能也比不上。从现在世界范围来看,芯片行业已形成垄断局面,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芯片行业,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搞芯片就离不开大量的芯片技术人才以及资金投入,我国现在的芯片行业人才缺口还是太大。比方说2018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数量超过800万人,其中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毕业生就达到了20万,但是能够在本专业继续工作的只有3万,超过8成以上都转行了,如果没有人才,那么研究芯片是无法进行的,人才才是最关键的,说到底其实就是资金的投入。再来说一说光刻机,我国最牛的光刻机生产商是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它的加工制程是90纳米,虽然只有90纳米,但这已经足够我国基础的国防与工业需要,而且还有一个重大好消息是,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有可能在今年交付国产第1台制程28纳米的光刻机。综合来看,我国的光刻机制造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相差10~15年左右。核心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必需品,比如芯片的设计与生产必须要EDA工业软件, EDA软件水平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电子产品的设计能力水平。什么是EDA?EDA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在现代高精尖的制造领域,当一个设备复杂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以计算机辅助的工业软件来替代人脑计算与设计,没有先进的EDA软件来做产品设计,就算是再先进的机械设备与工艺也无法完成制造。人们常说工业软件三巨头是EDA、CAE与CAD,这些工业软件是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它的基础就是物理、数学、工业与计算机技术,想要在这一领域上更上一层楼是需要时间的。可以看到至少在这些领域,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弯道超车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这些核心技术给神秘化了,到处鼓吹“卡脖子卡脖子”。虽然在这些领域我们的技术水平比不上别人,但是我们都已经在做了,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产品的迭代更新,相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会太久,即将交付的制程工艺28纳米的光刻机就足以证明这个问题。你们的看法呢?
不可以,因为超车本来就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提倡让人们做这样的事情,做这样的事情会给交通带来不便。
应该是可以的,大家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也应该会有其他的进步,实现一个难度的跨越。
当然是可以的,任何一项科技都可以弯道超车。
被“卡脖子”的科技可以弯道超车吗?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